在博物馆做志愿者,缘何成为一种新时尚?

发布时间:2024-05-17 22:27   内容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2511   

图说:上博的志愿者正在为观众讲解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在上海博物馆东馆青铜馆门口,身穿白底红色图案的志愿者周平身边陆陆续续围起了观众,大家都在等待她的导览。年届七旬的周平身量小小的,今年是她在上博当志愿者的第9年……

你是否在参观博物馆时会与一些穿着马夹制服在展品面前侃侃而谈的人不期而遇?也许他们看起来已经不那么年轻,也许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他们既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也不是普通观众;但他们却来自普通观众,也会在特定时间里成为工作人员。

志愿者是知识的分享者


上海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1996年,注册志愿者人数近700名,由馆内职工和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

图说:上博的志愿者正在为观众讲解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图说:周平在给观众讲解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摄

负责上海博物馆青铜馆、古代绘画馆、民族服饰馆讲解的志愿者陆晨,她的本职工作是电视台的记者,80后的她在上海博物馆当志愿者已经19年。“除了生育期间休过一阵子假,其他时间基本都坚持下来了,我在上海博物馆成长。”爱好文博,爱好与人打交道,爱好传播,这些“爱好”使志愿者工作变成了陆晨的生活常态。最初成为志愿者,“无畏”得很,什么都敢讲,慢慢地发现,每一句话都要经过考证,要看过许多书以及考古报告之后才能够追求到讲解上的准确性。“要明白文物背后的所以然,用科普的方式讲解,不能网上随便摘一堆话。”陆晨不断地思考讲解中的趣味性、互动性,有一些观众从最初的存疑、不认同,对“免费”的讲解形式与内容都不太信任,到最后被折服,甚至满怀敬意地递上一瓶矿泉水给陆晨表达感激,“当然这是不能收的”。还有懂中文的留学生,他们认为志愿者的讲解工作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一切,“都是基于自身最真实的体验,来自浸润于上博多年的艺术人文修养。在具体而微、日积月累的公益服务中,与博物馆共同成长进步,是所有志愿者认同的价值观”。

每年上海博物馆里都会迎来来自崇明各小学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博物馆里很认真地听陆晨的讲解,有一位小学生拉着陆晨说:“这些绘画作品我第一次见到,我以前从来没有来过博物馆。”陆晨就从最基础的毛笔用笔开始为他讲解,从如何看展牌开始细述博物馆的观看方法。“通过我们志愿者的导览讲解,让观众能近距离欣赏展品,和文物有了一次愉悦的对话体验,从小心里种下一颗小种子,说不定以后带爸爸妈妈来博物馆。”

图说:陆晨在为观众讲解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摄

为了当好志愿者,陆晨花更多的精力学习,这对于她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言传身教,“妈妈在博物馆做志愿者。”孩子因此而自豪,向妈妈学习,一样愿意做知识的分享者。

志愿者是提问的回答者


为中华艺术宫“中国式风景”大展担任“中英双语解说”是去年刚刚从金融行业退休的董娅雯。第一次从事志愿者工作,用她的话来说,“一切都刚刚好”。在中华艺术宫里,早上十时半,会有一场固定安排的导览,一些专业美术偏好的观众特意等待这一刻的到来,“在上海这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你知道观众问得最多的是什么问题?‘这是真的吗?’”讲到吴冠中的名作《狮子林》时,董娅雯发现观众眼里闪动的光。一些有专业素养的观众进行提问交流,是最令董娅雯开心的事,但是也很考验人,因为回答观众的问题,会令一场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讲解,拉长至两个多小时。之后,董娅雯还有随机在展场里对于重点作品前的讲解,四五个展厅走下来,不啻为一份“体力活”。当身边围绕的观众越来越多,高兴于听众的热情之余,董娅雯的声音也随之升高,一天下来,喉咙都嘶哑了,但是当她听到有观众询问她的导览时间,表示下次还要单独来听她的讲解,还有的选择“二刷三刷”,她就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为两位艺术大师尽一点绵薄之力”。

图说:中华艺术宫的志愿者正在为观众讲解?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中华艺术宫平日里的志愿者讲解团队人数挺多,在学校里担任教职工作的于梦丹阳抽出双休日中的周六来美术馆担任志愿者,有时候两周才轮得到一次机会。去年暑假,于梦丹阳在手机上刷到了中华艺术宫的志愿者招募信息,最初只是想体验一下,暑期过后也坚持下来了。她喜欢中华艺术宫免费开放的形式,即使大展也不收费,又能在担任志愿者的同时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志愿者培训十分专业,讲的内容都有要求,不能乱讲,还要考核。”对于梦丹阳而言,分享是个很快乐的过程,既是输出也是输入,感觉到存在的意义。“遇到《少年日报》的小记者进行研学,天真又热情的发问对我是鼓励,年长的观众会和我讨论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在“中国式风景”展览上,有一位老奶奶连续几次带着不同的朋友来看展,恰巧每次都遇到于梦丹阳的导览,老奶奶赞不绝口,“得到那么多‘老朋友’的认可,把美的感觉带给观众朋友,我愿意一直坚持下去。”

作为连接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这些志愿者就是博物馆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是“不以金钱或其他任何形式之酬劳为前提,自主自愿为博物馆志愿服务付出劳动之个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志愿者带领观众真正走入博物馆深处,在桩桩件件文物之间,聆听历史长河的动人篇章。博物馆影响着观众,也影响着为它们服务的人,一切皆因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起,这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