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成功举办——近500中外非遗项目相聚北京共叙“和合天下”

发布时间:2023-11-02 13:21   内容来源:网络      阅读量:16175   会员投稿

10月22日至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在京举行。围绕“大美非遗,和合天下”主题,我国18个省(区、市)和来自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约40个国家(其中20个国家及地区现场展览)的近千名代表、近500个非遗项目、3000余件展品和作品,通过展览展示、非遗对话、互动活动等形式相聚北京。截至25日晚活动落幕,共有近3万中外嘉宾参观于农展馆举办的国际非遗展,约180位中外嘉宾参加于北京饭店举办的非遗对话活动。

多国非遗相聚北京交流互鉴

作为北京最新创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活动,同时也是首次在京举办的非遗大型国际展示交流活动,非遗周的展览重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国际展区以“美美与共”为主题,邀请了传统手工艺、传统饮食、传统舞蹈等60多项非遗技艺,共800余件展品。

开幕式大舞台上,西班牙弗拉明戈、非洲手鼓、中国广东普宁英歌舞、陕西安塞腰鼓热烈演绎鼓舞激情。展厅内,从秘鲁远道而来,身着传统服饰的两位传承人也舞起秘鲁的剪刀舞。还有斯洛伐克的提线木偶在艺人手中耍起杂技。来自意大利手工奶酪制作大师还现场演示如何用北京本地生牛奶制作马苏里拉奶酪,同时也能让参与者有机会品尝新鲜制作的马苏里拉奶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那不勒斯披萨制作工艺也现场进行了演示。

静态展品方面,津巴布韦的石雕、俄罗斯的“最美丽的国家”摄影大赛作品、塞尔维亚的文学名著、斯洛伐克的传统乐器、秘鲁的画龛、柬埔寨的银质器具、菲律宾的纺织品、斯里兰卡的华盖、泰国的陶瓷制品、土库曼斯坦的刺绣服装、乌兹别克斯坦的木雕、伊朗的描金彩绘和手工镶嵌艺术、以色列的手工草编、摩洛哥的铜器、古巴的文化遗产图片,也都精炼展示出各自迥异的文化特质和韵味。

京津冀71个项目述“人文相牵”

围绕“京韵流芳”“津门雅韵”“冀彩风华”主题,汇集京津冀7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330余件作品,集中展示京津冀山水相连、人文相牵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貌。

其中,北京展区以“京韵流芳”为主题,通过展品展示、现场互动、场景还原、沉浸式体验等形式,让观众了解北京非遗的独特魅力。分为“燕京八绝绽芳华”“胡同人文烟火气”“中轴非遗老字号”“运河岸边话传承”四个部分。其中“燕京八绝”展区的29件展品均选自北京当前工艺美术的高水准精品,代表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是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之作,为观众提供了一场传承文脉、温润心灵的精神盛宴。

天津市以“津门雅韵”为主题,独流老醋、陈官屯冬菜接地气,花丝镶嵌、天津葫芦、蔡氏贡掸传自古代宫廷,还有体现天津独特民俗文化的杨柳青年画、老美华手工制鞋、泥人张彩塑、田氏船模等带来市井生活气息。根据天津图书馆馆藏镇库之宝《大明重刊三藏圣教》设计的古籍自缝本、书签等文创产品展现了津门文化底蕴。颇具气势的田氏船模等也受到大众的热烈欢迎。展览期间,极具“哏都”趣味的古典戏法和相声演出也格外吸引人。

河北展区以“冀彩风华”为主题,观众可以体验印制武强木版年画、制作胜芳花灯、绘制衡水内画,可以鉴赏磁州窑、定瓷、邢窑三大北方瓷器,还可以了解缂丝、布糊画、威县土布、石影雕、花丝镶嵌等工艺。

16省市名品共谋“茶和天下”

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则是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北京联合15省(区、市)举办的茶习俗、茶技艺、茶文化展示。展览突出茶在大众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与风土民情。

整个展区以四大茶路为序布展。运河茶路内,有京城茶馆(北京)、儒茶鲁味(山东)、豫满茶香(河南)、徽皖茶韵(安徽)、苏作风雅(江苏)、茶里宋韵(浙江)。其中,京城茶馆内,入场便闻老北京叫卖、京韵大鼓。“张一元”“吴裕泰”两个品牌的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均为国家级非遗,前者展示了从传统手掐包到精美包装的礼品茶叶,后者则展出了与国家博物馆合作的四季茶礼。来自河南的国家级非遗“信阳毛尖茶”传承人周祖宏、肖兴亮、肖珺景一家三代创建的“传统信阳毛尖茶”品牌展示其代表产品。安徽制茶大师谢四十则带来他创制的黄山毛峰,“100摄氏度的水、焖上三分钟,茶汤味道更好。”茶艺师向往来客人介绍。浙江绿茶久负盛名,亮相展会的安吉白茶、西湖龙井,通过现场泡茶、点茶表演、品茶敬茶等方式向观众展示浙江宋韵茶文化。

茶马今路,展示了长安茶色(陕西)、贵黔茶事(贵州)、巴蜀盖碗(四川)、茶树之源(云南)。盖碗制作技艺多有创新,外观朴拙、内里圆润的茶壶设计颇有意趣。云南则遴选了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亮相展览。

万里茶道,展示了赣茶禅味(江西)、楚天茶韵(湖北)、湘茶传韵(湖南)。海丝茶路,展示了莲花茶襟(福建)、岭南茶情(广东)、壮乡茶风(广西)。其中,岭南茶情(广东)展台上,潮州工夫茶代表性传承人王翠莹摆上一把红泥炉,几杯鸭屎香单丛茶和东方红单丛茶。甘甜的茶香吸引一只蜜蜂在这里盘旋许久不肯离去。“希望这次可以和国外展商多交流,将工夫茶的妙处传播到国际市场去。”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在北方并不多见,不少参观者看到滚烫的开水冲泡擂好的茶泥,也能形成甘润芳香、色如琥珀、清爽可口的茶饮时,纷纷觉得神奇。

“茶和天下”展区内,还有斯里兰卡红茶、泰国腌茶、摩洛哥摩方茶等在现场展示。与各省茶文化相配合的百姓生活中的非遗技艺作品也一并展出,如景德镇陶瓷、西湖绸伞、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曲阜楷木雕刻、鲁锦织造技艺等,让人们立体丰富地感受到中国人生活中的文化韵味。

“非遗+旅游”推介10省市文旅资源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遗种类丰富,且数量众多。国务院自2006年至2021年公布了5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等10个类别,总计1557项、3610子项。

在国际非遗展举办期间,主办方推出“非遗+旅游”推介会,发布了北京非遗logo。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10个省市的文旅系统代表也集中推介了当地非遗及旅游特色资源;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代表分享了该企业研发设计的非遗系列产品,以及其在非遗传承方面的相关成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外交流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在推介会上进行了“你好,北京——中轴线之旅”主题推介,其他参会省市代表分别进行了“津门故里 匠心不渝——非遗特色之旅”“非遗传承赓续千年文脉,平江历史街区焕发新生”“彩缬东梨,乡创未来”“江西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等主题推介。

非遗+创意彰显传承活力

国际非遗展还特设非遗正青春展区。中国盒子、生肖设计大赛等主题创意品,以新颖时尚不失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赢得中外嘉宾赞赏。

由“大道造物”带来的中国盒子系列,曾先后获得百花杯金奖、工美杯金奖、当代好设计奖、瑞丽轻奢品牌奖等数十个重要奖项。斯洛文尼亚驻华使节购买了三件作品,并评价“设计非常棒,很中国也很有品质,我非常喜欢!”现场,还有年轻姑娘购买微绘珐琅首饰,觉得非常时尚。退休老夫妇购买了酒具,认为这才体现出生活品质。大道造物品牌还邀请了凯宾斯基日出东方酒店,共同呈现怡景珐琅艺术餐厅——“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生活美学应用。

亮相于此的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癸卯兔年)作品邀请展,精选了2023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癸卯兔年)的获奖作品,以及自2014年以来历届大赛的优秀获奖作品代表。同时,特邀艺术家邬建安的《白蛇遁隐》、白晓刚的《红牛》以及孙世前的机甲作品《望月甲》共同展出。时尚、丰富并具有国际设计语言的作品,让中国传统生肖文化展现出融入当代生活的魅力。“这几款农历兔年平面作品可以授权给我们做衍生品开发吗?”“展出作品可以在网上买到吗?”两天来,咨询者络绎不绝。北京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系列活动由北京市文旅局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自2014年起,已连续举办9届,累计收到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多媒体及交互设计等各类专业设计作品3万余件,获奖作品共计405件。获奖作品版权归属大赛组委会,其中一部分由北京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开发为限量衍生品用于国际文化交流赠礼,其余则“待字闺中”。近两年,大赛不断探索设计作品的落地转化,将更加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的传统生肖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实现“生肖文化+”跨界融合,促进文化与旅游新消费。

中外对话非遗保护 当代实践

10月22日下午,非遗周的“非遗对话”在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为非遗领域经验分享、理论辨析、交流互鉴提供了优质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文旅部及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内外非遗领域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文旅企业及行业协会代表等与会嘉宾,以“非遗保护 当代实践”为主题,围绕“《公约》二十年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非遗的国际合作”“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与非遗”等议题,展开对话、交流与研讨,深度剖析非遗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之路。

首先,立艺必先立魂。我们深入挖掘文化根脉,夯实非遗保护基础:在政策措施制定上,注重细分领域,建立长效机制;在名录体系建设上,注重优化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在保护传承工作上,注重活态传承,延续文化基因。第二,创新才能融入。我们加大宣介力度,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融合发展新业态、塑造展览展示新品牌、拓展媒体传播新渠道。第三,交往贵在交心。我们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以非遗为媒服务国家外交战略:通过传递非遗蕴含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读懂中国。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

中国在国际合作平台上积极发挥作用。中国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已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5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中国参与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谈判及其实施细则的制定过程,三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建立了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支持亚太地区能力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文化部门主管 杨碧幸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图文